得山水情,其人多寿
六年前,初春,画家黄风东兄自黔归乡,于雷府居留数日,得日夕相对。其间,常避开闹市,于人迹罕至处徒步行走,本城之荒郊野岭游历殆遍,僻境之中往往得见真山真水。春日载阳,惠风和畅,偃仰啸歌,身心俱净,浑然忘却了浮名和喧嚣,又得浮生半日闲。得山水情,其人多寿。信乎。 归来,饮酒,至微醺,展纸作画。风… 全文
六年前,初春,画家黄风东兄自黔归乡,于雷府居留数日,得日夕相对。其间,常避开闹市,于人迹罕至处徒步行走,本城之荒郊野岭游历殆遍,僻境之中往往得见真山真水。春日载阳,惠风和畅,偃仰啸歌,身心俱净,浑然忘却了浮名和喧嚣,又得浮生半日闲。得山水情,其人多寿。信乎。 归来,饮酒,至微醺,展纸作画。风… 全文
关于文章被盗的事,拣其中一二述下: 有一次,《广州日报》副刊部张雪主任打电话,说,“我们刚发了你一篇稿子,文章很好。可是我们发现你这篇稿子,昨天已在《羊城晚报》发出,怎么回事?你应该知道我们两家大报在全国的分量,也该懂得我们的竞争。我们竟然发出了人家发过的文章,你怎么能这样呢?”我连忙问明是… 全文
天音开学读高一了。其语文教材分为必修一、必修二两种,皆是大32开本,必修一厚仅97页;必修二略厚,也仅156页。 必修一,分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象山那样思考”四个部分,分别选录了毛泽东、食指、江河的诗作,以及杨子、张洁、马克思、毕淑敏、荀子、韩愈、黑塞、老… 全文
数年前,淮安的单士兵老弟曾经写下一篇《今夜你在哪片屋檐下?》的文章, 我读过后,从此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文章内容是写过年后,麻五和陈皮等几个童年伙伴跟着他去省城找活干的事,此时他尚在南京日报谋职。 那一天,是年初六,快天黑了,他们才一起到省城。晚上,士兵老弟请他们在街上吃了一顿饭。本来要炒几… 全文
一直,贵州在我心目中那是个遥远得不可企及的地方。但自从朋友去了贵阳,那个地方仿佛一下子不再遥远,不经意间便开始关注起那里的一切。 上午的太阳很好,阳台上透进来一大片温暖的阳光。我坐在阳光里浏览一本散文杂志,一篇名为《向着时间的深处进发》的文章吸引了我。其实,真正引我注意的倒不是作者的文笔,而… 全文
“乡村蛰居,不求闻达。不羡贤吏,甘为良师。此一生,教书育人之外,有友来有书读,再能载酒看花,游历湖山,便知足矣。”那是十年前,我刚毕了业,到一所乡村中学教书,在自己的《穷庐日志》上写过的这么一段话。 十年,就这么容易地一转眼就过去了,无形之中把一切都消磨得面目全非。江山依旧,人心已变,良师早… 全文
现在,早已不是手工时代,真正属于伊人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少,即便家有贤妻良母,满街的大人孩子身上尽管花花绿绿整整齐齐,但里里外外也难找几处是出自伊人之手。 大约于十年前结婚的伊人,多少还受了点传统的熏染,当时偶尔有那么几位还买了台缝纫机放家里,一年到头也能听见几回“沓沓沓”的机器声。我家也有一台… 全文
那是个无风的日子,上午的阳光很好,我与妻儿正在中心广场的草地边闲走。突然,一个中年的乞讨者跟了上来,向我伸出一个黑不溜秋的白瓷缸,很职业地说:“老板,帮帮忙吧!”我只顾往前走,没有表示。这几年,从读书到工作,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各种各样的场合,我已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乞讨者,本自善良甚至颇有些乐善… 全文
春风依旧,细雨时飘,柳丝绽黄,杏花满天,转眼到了清明时候。在旧时的风俗中,清明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良朋佳侣,三两成伴,踏青饮酒,极尽赏心乐事,即便是上坟扫墓,融融春光里,相依相携的身影中,也洋溢着一种田园式的亲情和温馨。 静坐在这个城市边缘的春夜里,忽然想起遥遥家园之后的那一带长堤… 全文
那年夏天,我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进好单位的机会,在一片惋惜声中,义无反顾地奔向女友所在的那个偏远地方的小单位报了到。 当然这是所谓爱情的力量,然而现实本身并不因此就青睐了你,那是一个与想象相去甚远甚至有些粗糙的环境,个人收入微薄,单位住房紧张。所幸的是多年的相思之苦总算结束了。春去秋来,到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