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淮安的单士兵老弟曾经写下一篇《今夜你在哪片屋檐下?》的文章, 我读过后,从此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文章内容是写过年后,麻五和陈皮等几个童年伙伴跟着他去省城找活干的事,此时他尚在南京日报谋职。
那一天,是年初六,快天黑了,他们才一起到省城。晚上,士兵老弟请他们在街上吃了一顿饭。本来要炒几个菜的,可他们说,过年在家好的都吃得太多了,就一人下碗面条吧。他知道,他们是图节省,于是又到外面给每人买了一个炸鸡腿和一些羊肉串,这些他们在乡下是吃不到的。后来,他们十几个人就跟着士兵老弟一起来到他租的不到20平方的房子里。放下铺盖,有的睡在走道里,有的睡在阳台上,有的就挤在床边上,但是,没有人愿意到床上睡。那一晚,他们睡得都很香,呼噜声此起彼伏。而士兵老弟,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一个个背着包袱从小房间里走出去,向着城市的不同方向,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城市人流中了。后来,士兵老弟经常希望能在城市的一个不经意的角落里逢着他们,与他们说说话。但是,一直没有碰到他们……士兵老弟最后说道:我不知道,在万家灯火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有多少人也在像我一样想,今夜,他们会在哪片屋檐之下呢。
当初,邓皓兄正在长沙的《潇湘晨报》主持副刊,他编发这篇稿子时,曾写下这样的按语:这样的文字,因为朴实,因为厚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得相信,我在都市的某个地方再看到那些行色匆匆为了生计而蜷缩起自己灵魂和尊严的盔甲的乡下民工时,我会把自己的脚步放慢开来,专注而敬重地打量他们的背影。
如今晨报副刊已经消亡,邓皓兄早已扎根异乡,而士兵老弟却从南京来到长沙供职于晨报。前些日子,邓皓与士兵在饭桌上吃饭时,士兵老弟话语不多,沉闷上脸,一半的时间看着弟妹怀里抱着的小女儿。邓皓兄颇是感喟,就觉得这种漂泊的幸福里多少有些凄楚之感。他说,靠文字谋生的男人总是无奈和孤绝的,因为文字面对日日在暗地里对它施虐的生活,越来越失去它力量的强大……
这之间,每个人都有着很多的变故和漂泊,我一直以为士兵老弟还在江苏。几个月前,我逛进了他的博客,发现他已到了长沙。当时留下一言,表示问候。他很快回访,告诉我,现在长沙《潇湘晨报》做时评。我知道,除了编发文章外,自己每天一篇时评,肯定不会轻松的。他说,其实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充满灵性的散文和随笔。著书都为稻粱谋,这里面有着许多的无奈和不甘,我深深地关注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兄弟。
因为沧桑,所以共鸣着他的沧桑。因为漂泊,所以牵挂着他的漂泊。相似的背景和共同的善良,让我们成为神交已久的兄弟。我总在巴望着意气相投的兄弟们都能有一个衣食无忧的宽松环境,每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几天前,士兵老弟又跑到我的博客留言,告诉我他的另一个博客网址。那里面都是他的随笔和日记,满是灵性的文字和图片。我心里释然,我知道这里便是他身心的栖息之处了。
写于2006年11月,在《都市晨报 》、《扬子晚报》等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