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不是个小数字了
1968年的今天,泰平降生于平楼村,为雷家长子长孙。岁月清贫,苦中有乐,添此男丁,想来亦是雷家一喜。 39年后的今日,泰平滞留他乡,远离平楼村,远离老母亲。曾经的乡村少年,已见老相,父母更其老迈,所幸的是他们都健康平静地生活在平楼村,想来真是泰平的福分。 自幼长养乡里,读书识字,不知不觉间远… 全文
1968年的今天,泰平降生于平楼村,为雷家长子长孙。岁月清贫,苦中有乐,添此男丁,想来亦是雷家一喜。 39年后的今日,泰平滞留他乡,远离平楼村,远离老母亲。曾经的乡村少年,已见老相,父母更其老迈,所幸的是他们都健康平静地生活在平楼村,想来真是泰平的福分。 自幼长养乡里,读书识字,不知不觉间远… 全文
上午,收发处送来一封信,是南京马行提兄写来的。居然是他漂亮的毛笔行书,写在洒金宣纸印制的七行笺上。竖排,凡两页,古色古香。老马不动笔已经多年,平日大块文章都是在键盘上敲击出来,而且成天飞来飞去的讲学,现在竟然有此闲情逸致了,难得啊。 想当初,同在乡下教书的时候,除了文章让我羡慕,一笔上好的行… 全文
关于乡村写作,或者称为自然写作,有这么几个人的书值得一读:苏联的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俄国的阿克萨科夫,《渔猎笔记》;日本的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还有该国永井荷风的散文;美国的梭罗,《瓦尔登湖》;美国的阿尔多.李奥帕德,《沙郡岁月》,还有约翰.巴勒斯的《醒来的森林》;… 全文
畴波兄:一青一黄,转眼又是一年。秋风渐起,早晚间天气凉了许多。想着你家小院里的花花草草,在每天的清晨都会挂满湿湿的凉露吧,在城市里是轻易看不到露珠的。 我自月初回城后,遂即陷入早出晚归之匆匆奔波中,天天耳闻目睹声色犬马,物欲横流,不复乡村野店之平静淡然。正所谓有得必有失,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口… 全文
春阳甚暖,书窗闲坐,大读新近所购之书。 近午时,接到一个电话,从梁寨镇打来,是数年前所接识的一个文友。此兄姓梁名成舟,家居镇南八里许黄河故道中的一个小村。那还是我在梁寨中学教书时,工作之余,爱读也爱写,无形之中,影响了一帮意气风发的学生,成天跟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来就有一位弟子介绍我接识… 全文
关关是谁?就是在芹香书屋的小院里跑来跑去的那个小丫头。芹香书屋你知道吗,成天躲在书屋里不大出门的那个家伙,就是他,从中国最古老的诗歌中给闺女找了这么个不同凡俗的名字,还有这芹香书屋,任是谁念上一遍,都会觉得满脑子的高古博雅,就这么一高雅,我就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中南海里的毛润之先生以及他老人… 全文
都在单位食堂吃饭,日子久了,彼此便都知道了各自的习好。比如有人爱吃米饭,有人则喜欢馒头,这本来不关是非,不足一提。偏就有一位老兄爱总结,有一天,大家正吃着呢,他就说了一通,大意是爱吃米饭的才是城里人,喜吃馒头的则都是些土气末退的乡下人了。一想还真对,我就见了馒头不吃米饭,我是乡下人。那老兄天… 全文
当你听到这个故事,并为那位名叫惠惠的小女孩所深深感动时,请不要再去追究别的什么,你只要觉得内心柔软湿润就行了。 几年前,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住着一对家道还算殷实的年轻夫妻。当第一个女儿生下时,尽管有些遗憾,但毕竟是第一个孩子,他们还是十分高兴的。隔了一年,第二个孩子降生了,依然是个女孩,夫妇俩… 全文
这两天,我老是不由地想起一个人,他清瘦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晃动。那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姓朱,按说我该称他朱士民先生。 朱先生是位老高中毕业生,大概当时成绩再好也没有考大学的机会,他回乡不久就被大队干部找来教书。三、四年级正是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朱先生就拿出一个厚厚的大本子,里面全是手抄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