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底犹携万壑风
萧县李乐武先生,书法名家,退隐多年,优游泉林,自号山隐。我与乐武先生,乃甥舅之亲,忘年之交,世居故道两岸,隔河相望,文脉一系,书香契合。日前,先生重游黄山,以诗示我。“登黄山光明顶观日落—-健步凌雲快走风,未觉已踏最高峰。观尽日落晚霞暮,举觞欢饮酒杯空。”贫甥愚钝,搜索枯肠半晌,… 全文
萧县李乐武先生,书法名家,退隐多年,优游泉林,自号山隐。我与乐武先生,乃甥舅之亲,忘年之交,世居故道两岸,隔河相望,文脉一系,书香契合。日前,先生重游黄山,以诗示我。“登黄山光明顶观日落—-健步凌雲快走风,未觉已踏最高峰。观尽日落晚霞暮,举觞欢饮酒杯空。”贫甥愚钝,搜索枯肠半晌,… 全文
这是黄先生风东上人的最新画作,早上起来,就看到他发的一段视频。画的真好,我见犹怜。运笔无碍,点染有度,线条劲健洗练,水墨苍润相生,既敢粗枝大叶,又能精雕细琢,既有传统大写意的清旷练达,亦有近乎工笔的精妙传神;构图简淡,取势自然,最是那俏然风中的萧疏梢头和那只健捷欲动的苍青蚂蚱,见秋意,见精神… 全文
晨起觉凉,秋意萦怀。午时,气温回升,秋阳甚暖。落日衔山,余温尚留。 晚饭后,约七点半,出来练拳。身如垂柳,意若流水。一念松静,归于自然。于中正安舒间,行拳四趟,周身气血通畅,意绪安然。自八月初恢复练拳,而来近三月,颇觉有所收益,加之近来少有饮酒,身体感觉好似从前。台静农先生磊落洒脱一生,晚年… 全文
看画容易说画难,落笔成趣尤其难。更何况是面对一位风头正健、风格未定却又潜力十足的青年画家,我实在不好对他的作品给予一个恰切的评判。连日以来,我为李培的画评所苦,一度搞得我心神不定。是机缘未到、写他为时尚早,还是我不能气定神闲、愚鲁未脱? 今晚,回头再去揣摩李培的画作。《观自在》、《洗尘图》、… 全文
年少时候,曾有仗剑天涯的梦想,一箫一剑,任行江湖。如今书剑飘零,人箫俱老,只剩下青灯夜雨,江湖梦远。三更梦回三更后,瘦马驮诗天一涯。春深之夜,静听细雨敲窗,不由神思悠远,眷恋起前尘影事,散散漫漫忆起七年前的行迹,简而述之,是为微行记。 清明翌日。山居多年的庆迎弟电话给我,说这么… 全文
几年前,是个什么季节,我忘了。一位朋友拿来一幅胡宁娜的《苍台读文章图》,给我看。说是,在快哉亭附近一家熟悉的店里购得。价格没告诉我,说是不贵。 一上眼,就感觉不大对头。先是纸质就不行,近年的胡宁娜怎么会用这种低廉的纸张作画呢。放眼整幅画面,笔墨、线条轻轻飘飘,浮在表层,没有文章气息,惶说气韵… 全文
今晚有些累。明天还要早早去单位。故不能再熬夜。发一篇十五年前写的旧作吧。没有电子文档,手稿亦不见踪影。幸亏留有一张原报的复印件。这篇稿子,原是发在《彭城晚报》的读书副刊。后来,《文汇报》的罗达成先生把它推荐到南方的《深圳特区报》发表。再后来,《扬子晚报》读书副刊、《工人日报》的文化周刊亦发表… 全文
这几天,都在翻检旧物。其实,随着一次次的搬居新家,旧物越来越少。 好在,我是个惜物恋旧的人。十余年间,迁居三次,义无反顾地扔掉了那么多东西,居然还保留着许多不甚起眼的小物件,悄然于岁月深处,静候着我于某个时日与之晤对。 午后,翻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东西。说是意想不到,实则是我早已忘记。先是一包… 全文
农历辛卯年(2011年)春二月,两次购书凡三十种,乃近年购书较多之时段。书目如下。诸君如有意,可来万松山馆喝茶翻书。 《雪山下的村庄》,范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 《讨山记》,阿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我选择,我向往》,张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我… 全文
为找一篇旧时的《金缕曲》填词,不期翻出十八年前的零星笔记。 草草翻读,一时沉入旧事。那一年,已是入秋,为了某个念想,一意出来打拼。天音尚幼,牵衣相送,恋恋不舍,三口之家分居一城一乡。清贫的时光,许多的无奈,就只为了一个念想,离开那个地方,换个环境,换种活法。种种不忍,种种艰难,都成往事。如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