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记略 . 出行(之一月、二月)
出行 一月 早在2023年年底前,儿子儿媳即安排好行程,让我们今年元旦去南京一聚。第一天,去银杏湖旅游度假区。园区很大,人工与天然完美结合,有山有水,有动有静。对一些高速、激烈、惊险感十足的游乐项目,原本不是我这个年龄所适宜的,一般来说我都是看看而已,但儿子他们坚持让我突破一下自己、体验一番… 全文
出行 一月 早在2023年年底前,儿子儿媳即安排好行程,让我们今年元旦去南京一聚。第一天,去银杏湖旅游度假区。园区很大,人工与天然完美结合,有山有水,有动有静。对一些高速、激烈、惊险感十足的游乐项目,原本不是我这个年龄所适宜的,一般来说我都是看看而已,但儿子他们坚持让我突破一下自己、体验一番… 全文
这年头,恐怕没有多少人再读纸质书了吧。就连我本人,尽管手机里面一直没有下载抖音、快手之类的软件,这两年也为微信里的短视频深深吸引乃至俘获,不知不觉中占去了大把时间,影响了休息,更是少看了许多好书。这一年,在自觉对抗那些精神鸦片的间歇,拉拉杂杂,读下了一点书,算是不负这一年的清静时光。 重读袁… 全文
《杨贵妃》。文汇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南宫博著。2011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六,购之于徐州凤凰书城。那个春天,是近年购书较多之时段,两次购书凡三十种。那时侯,“遇见书房”的那一盏灯影尚没有隐约在云龙山麓的黄昏,温和静雅的郭妩老师尚在晨报副刊润色、推介着我等的文章。 说实话… 全文
《聊斋志异》。岳麓书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全本。蒲松龄著。大约是1989年,我大学读书时所买,价仅3.8元,那是一个连穷学生都能随意买书的年头。 《聊斋志异》是一部聪明之书、侠义之书、梦幻之书。我不知道这是第几遍读它了,在曾经多年的每一个夏天,都会拿出来一读,只不过今年读… 全文
《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021年10月第35次印刷。叶嘉莹著。2023年7月21日,中伏第一天,闷热欲雨,步行至凤凰书城,翻书约三个小时,仅选中此书。出店门已是午时。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当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桃李天下,… 全文
大忙之后,终得小闲。面对第一个像样的暑假,轻松之余,竟有点茫然的心绪。过去这许多年,一直能忙他人所闲,且习以为常,安之若素。如今,得了宽裕,却又不能安心地闲他人所忙。正如咋富之人不懂如何穿衣吃饭,我的第一个不用长期加班的暑假其实是在摸索中度过的。 有了充裕的时间,对我来说,也不过是读书和行走… 全文
那一年,我们一直在等风来。 我们等的不是一阵风,而是一个人。 那一年,刘亮兄多次与我说起,想找个合适的时间,三个人去皖北古镇临涣走一趟,从春天等到秋天,到年底了,也不见画家黄风东兄回来。 好书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无常,你对谁有了期盼,往往就会失落在谁身上。燕来寺演道师傅曾经开示:… 全文
世上的文化,往往产生在江河湖海之畔。三百年前,古老的黄河,在苏皖之间,蜿蜒东去,昼夜不舍,灵气氤氲,孕育了一座文化古城,文人辈出。后若干年,黄河改流入海,但故道两岸,沃野百里,物产丰饶,文气不废,三百年后必有贤者出。 三十年前,一个清瘦的乡村少年,在黄河故道边一所简陋的乡村中学发奋苦读。身无… 全文
年少时候,曾有仗剑天涯的梦想,一箫一剑,任行江湖。如今书剑飘零,人箫俱老,只剩下青灯夜雨,江湖梦远。三更梦回三更后,瘦马驮诗天一涯。春深之夜,静听细雨敲窗,不由神思悠远,眷恋起前尘影事,散散漫漫忆起七年前的行迹,简而述之,是为微行记。 清明翌日。山居多年的庆迎弟电话给我,说这么… 全文
今晚有些累。明天还要早早去单位。故不能再熬夜。发一篇十五年前写的旧作吧。没有电子文档,手稿亦不见踪影。幸亏留有一张原报的复印件。这篇稿子,原是发在《彭城晚报》的读书副刊。后来,《文汇报》的罗达成先生把它推荐到南方的《深圳特区报》发表。再后来,《扬子晚报》读书副刊、《工人日报》的文化周刊亦发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