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文化,往往产生在江河湖海之畔。三百年前,古老的黄河,在苏皖之间,蜿蜒东去,昼夜不舍,灵气氤氲,孕育了一座文化古城,文人辈出。后若干年,黄河改流入海,但故道两岸,沃野百里,物产丰饶,文气不废,三百年后必有贤者出。
三十年前,一个清瘦的乡村少年,在黄河故道边一所简陋的乡村中学发奋苦读。身无分文,心雄天下,功课之余,崇文尚武。那时候,少年的心目中,有两位舅父,成了他的偶像,一位是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归来的英俊军人,一位是年富力强已在书坛扬名立万的书法名家。两位长辈,一文一武,影响了少年的一生。
乡村少年就是我。英俊舅父暂且不表。三十年前就已书坛扬名的舅父,乃古萧国山隐李乐武先生。三年苦读,国考之后,我负笈南方古城,入师大中文系,暮鼓晨钟,读书四年。其后十几年间,渐渐养成读书写作的习惯,籍此得以与乐武先生过从渐多,年来紧相追随,不肯放弃那一脉浓郁的书香。
乐武先生,自幼长养乡间,天资聪颖,沐浴故道朴厚烂漫之乡风,陶养豪放绵密之文脉,无形之间,积淀了朴厚烂漫、豪放绵密的文化底蕴。青年时代,投身军旅,风雨晨昏,不忘初心,万千戎机之间,尤能日日临池不辍,奠定了艺术与人生的基石,有如龙潜海角,蓄势待发。后解甲归来,转业龙城,得遇著名书画家刘惠民先生,登堂入室,执弟子礼,蒙耘师抬爱,受教殊深,承其謦欬,诗书画印,渐呈自家面目,书风雄浑酣畅,而飘逸飞动,名动一方。其后数年间,世事扰扰,政务繁杂,劳碌之余,不忘每日研习书画至夜深,兴之所致,竟能通宵达旦。日积月累,天道酬勤,书艺大成,声名远扬。乐武先生诸体兼工,尤以熔铸简、隶的狂草独步书坛,草书粗犷练达,英风侠骨,势扫风雷;行书如风行水上,声浪相击,飘洒俊逸;隶书沉稳有致,敢露峥嵘,妙趣天成。其作品多次登陆国家级大展并屡屡获奖,声誉日隆之际,而乐武先生年来愈发低调散淡。惟其愈发低调散淡,近来作品却愈臻高境,笔墨愈加活脱灵动,结体布局愈加清疏简淡,而境界愈发清旷高古,又隐隐散发着烟霞相许、绵密温婉的人间气息。
书者,抒也。书法,亦即抒发,抒发性情者也。上等书法,绝非简单的写字,一味信手涂抹,而不带着某种情感的表达,那根本称不上书法。乐武先生的书艺,上追先秦汉魏,秉承上古高义,顺流而下,广为涉猎,游刃诸家之间,而能出以当下情怀,无论诗词长句,还是片言只语,皆能别出心裁,性灵独抒,远离人云亦云,展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格调。这也是我多年追随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