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春天,父母把积攒多年的钱都拿出来,终于盖起了三间堂屋,外加两间略小的东屋,还有不高的一圈墙院。记得那屋址是新批的宅地,在村子的西南方,南面是菜园,西面是庄稼,开阔敞亮,颇得风水。别看如今这般破败,但在当时的平楼村,也算是数得着的好房子了。
地基和屋墙之土全都取自村西那处名为西沟堰的高岗上,土质半沙半淤,当属上等好土。地基之上是整齐的青石,一尺多高。青石之上是十二行青砖,白灰抹缝,横平竖直。青砖之上是泥墙,全是本村的左邻右舍,一锸一锸慢慢垒起,当时并没有付给谁一分钱的工钱,只是管早上和中午两顿饭就行了,连晚饭他们都不愿在我家吃的,傍晚收工了,简单洗洗,抽根烟,喝口水,就各自走回家了。第二天一早不用去叫,大伙就会及早地走过来开始一天的忙碌,没人偷懒讨巧,更没有谁计较吃喝,都把盖屋当成了自家的事。看着这老屋,一想起这些陈年旧事,心里真是一阵温暖,仿佛回到了二十余年前的那一段清贫的朴实岁月,多少纯朴的乡风民俗,多少亲切的音容笑貌,都一一映现眼前。
当年夏天,我们就搬进了这个新家。其时,父母正当壮龄,比我现在的年纪略大吧。当时的泰平,刚好十二岁,那年当是猴年。二弟十岁,妹妹七岁,小弟四岁吧。记得我和二弟把在学校得来的奖状都贴在了堂屋正间的墙上,以后几年间,大凡得了奖状,都是如此,直到高中毕业出去读大学了才止,其时那墙上早已经贴满了。
1985年夏,二弟跟随我们的叔叔去了遥远的内蒙,成为第一个离开老屋的人。
1986年秋,泰平考取了大学,到南方去念了四年中文,是第二个离开老屋的人。
1993年春,小弟不愿读书了,也去了遥远的内蒙,成为第三个离开老屋的人。
1996年春,妹妹出嫁,第四个离开老屋。其时,老屋在村里早已过时,而我家的周围也早就盖满了各家的新房,不见了菜园,不见了庄稼,不再开阔敞亮,风水似乎慢慢流散。
那屋渐渐老去,父母渐渐老去。身处异乡的我越来越担心那老屋是否还能为年迈的父母遮风挡雨。
2005年秋,我们兄妹共同出钱,为父母在更老的宅地新盖了房子和院墙。
2006年初春,父母也离开了那住了二十年的老屋,搬进新房。按我的提议,把旧院改成了菜园。
没人住的老屋,就是破败的很快。但是,那一园子的辣椒、茄子、黄瓜、豆角、番茄、丝瓜,长势真是喜人,结实累累,父母根本就吃不完,只好每天摘下给邻居们送去。
等我年纪大了,回乡养老,就把那老屋推倒,新建几间房子,每天伺候这一园子的蔬菜,倒也不错。200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