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画大家吴昌硕曾制有一枚阴文石章,其文曰,“文章有神交有道”。虽然我不懂刀法、布局的种种经营,但那印章整体韵致的古拙之美,特别是印文的别致率真一下子吸引了我,再三品味之余,就用尺幅白纸将它放大复印下来,分赠给几个平日交好的朋友。当然不 会忘了交代他们,咱们平生交友敢说有道,至于文章可不敢轻说有神,否则,有人找上门来,一拳掏得你满地找牙,我概不负责。
遥想当年,昌硕大师灵机一动,便口吐珠玉,似乎于不经意间抛出这么一个好句子,且亲手铭之于石,素绢白纸上轻轻一按,便朱红灿然,垂训至今。然而计较起来,文章有神,交友有道,两美兼备,又谈何容易。时光倒流几十年,“五四”以降,在那个充满个性魅力的时代,人人身上似乎都笼着点神秘的烟霞,几代文人中高手辈出,但真正文章有神交友有道者恐怕也为数不多,鲁迅、老舍、沈从文、台静农、傅雷诸公则绝对当之无愧,他们既有旷世的才情,又有古道的热肠,文彩熠熠,情重如山,是实实在在的德艺双馨。世道多变,风神难留,惜乎他们都一一远去了。
怅惘若失之中,我将目光投向当今的文坛,这几年诸事纷纭,不说也罢,然而又欲罢不能。想来想去,突然间愚中生智,慧心一闪,满脑子都是香江之畔董桥先生的神采。出生于1942年的董桥先生,博闻强记,饱读诗书,在融通古今之余,又出入中西文化之间,多年熏陶,已修练得一身书卷之气,是真正的温文尔雅,矜持之中隐隐外放旷达之意。他的朋友遍布港台、欧美,近年来又与内地交往频繁,一时间大江南北鸿雁纷飞。这位文坛奇葩相与的朋友也大都是文坛、艺坛的高手,且打破了年龄界限,老、中、轻三代皆是有品行有操守的人物,颇有古君子之风,交友有道,信非虚言。说到文章,董桥先生中外双修,又能融铸古今,知入知出,其文兼有中国人的智慧和英国式的幽默,机智风趣,出言泼辣奔放又典雅有致,行文则干净利索,简约练达,前后顾盼生辉,有时虽是勾划寥寥,却往往写照传神,情采斐然。犹记那年夏天,凉雨敲窗,彻夜捧读三联书店所出《乡愁的理念》及《这一代的事》两本书,一时间沉醉其中,叹为观止,惊为神人,浑然忘却风声雨声。
董桥先生平日喜好搜罗古印,积累至今,据说已颇为可观。可惜的是,昌硕大师的这枚石印,仅有一枚,现被上海博物馆作为清代名家精品而珍藏,纵然我有钱又有心,也不可能拿来送他了。然而将这句印文送给他却是惠而不费,实在又最恰当不过。
写于1999年。先后发表于《彭城晚报》、《羊城晚报》、《中国交通报》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