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六十年代末期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虽然降生于一个不幸的年代,但我们却有幸在歌声中长大。从真正懂得听歌的时候算起,在漫漫的成长之路中,我们完整地经历了港台、校园、通俗、摇滚、民谣等诸多时代,一一见证了中国歌坛的起伏波折。曾有多少年,对于歌坛,我们一直习惯于一个人的舞台,浸淫既久,入之愈深,以致于似乎人人都忽视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无论歌者还是听众大都注重于感情的宣泄与共鸣,而淡化甚至无视于演唱风格等形式方面的追求。
说起来,那是个重内容、重感情的时代,人们追求、看重的是朴实、厚重的东西,即便抒情也不失朴素严谨,这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艺术门类的共同尺度。时光匆匆地流逝,这几年渐渐就不一样了,歌坛风云变幻太快,新人类新花样层出不穷,对于形式过分异化的追求,使演唱失掉了许多应有的实际内涵。别的不说,一台大型晚会上单是那些轮番上场的各类怪模怪样的组合,就足以让人有点目不暇接甚至眼花缭乱。
组合本来没有什么不好,相对于老是一个人的舞台来说,这种富有变化又动感十足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演唱风格的多姿多彩,易于营造出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氛围,一下子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内容到形式都会使人们得到另外一种享受。
我们这个年龄的记忆中,最早的组合当是王洁实、谢莉斯的男女声二重唱。那个时候,他们歌唱爱情,歌唱追求,既有原野牧歌的浪漫,又有故乡恋情的深沉,新鲜的形式,朴实的风格,抒情的基调,曾打动了多少正当花样年华的那一代人的心扉。其时,我们正读初中,尚属混沌未开,正是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的那段美好时光。那一首《踏浪》,让我们听出了几多轻快、几分甜蜜又有几许轻愁,那小小的一片云呀,海上的浪花儿开呀……
汉语世界,真正打出旗帜、首开演唱组合滥觞的却是青春年少的“小虎队”,当年他们曾风靡一时,博得了无数少男少女的青睐。那首《青苹果的乐园》里所渲染的动感飞扬的青春活力,曾让正读大二的我们心动不已,不少人听着听着就不由手自舞之足自蹈之。但随着三只小虎的单飞及长大成人,“小虎队”留给人的记忆似乎也渐渐随风而逝。
再后来,“黑鸭子”出现了,三个年轻女子构成了大陆本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唱组合。其清纯朴素略带几分冷艳的台风,就首先引人注目,最是那醇正甜美的和声,更叫人一曲难忘。《让我们荡起双浆》、《渔家姑娘在海边》、《马铃儿响玉鸟儿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经她们这么重新演绎,娓娓之中引导我们沿着岁月之河溯流而上,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到了那过去的时光,你会感到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现在,演唱组合已经遍地开花,几呈燎原之势,名目繁多到你数都数不过来。其共同的特点不外乎是一群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摇摇摆摆、动感十足,表演功夫远远超过了歌唱水平。光看着他们成天载歌载舞,到目前为止我实在没记住一句他们都唱了些什么,至于说能流传多久,则更不敢想象了。
“组”能生巧,一“组”就灵,可能是某些幕后操作者相信的神话。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又忽视了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个根本。曾经多么美妙的演唱形式,如今竟泛滥到这种几近无人问津的地步,说也堪惊。明天还会有什么组合出来,我不知道。
写于2001年3月8日。先后发表于《彭城晚报》、《华夏时报》、《法制日报》、《人民铁道报》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