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生,几年前,她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生活无以为继,爸妈就开始为人家送奶。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每一天凌晨四点左右就要起床,楼上楼下地来回赶着将奶准时送到订户门口。那时这女生还在上小学,爸妈虽然舍不得,但临走时还是不得不把她叫醒,不然的话,她很可能就会晚了上学。就这样,女生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现在根本不用喊,她每天早晨四点半就准时起床,洗漱后,就坐下来看书,大约一个半小时后,自己做一份简单的早点,很快地吃完了,出门骑车去学校。
这个女生,其实现在也不大,刚读初一,属于看似文文静静实则活泼开朗的那一种性格,成绩自然是全年级第一。她就在我媳妇的那个班里,英语次次是满分,因而甚得我媳妇的喜爱,小女生的故事开始在我家流传。
寒门出俊才,天下文章落布衣。当初听到她的事情时,我脱口而出的是这样两句古语,几许湿润的暖意随即涌上心头,我久已麻木生硬的内心也一下子柔软起来。三更梦回三更后,一窗风雨读书灯,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那个女生书窗静读的纤细身影。
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僻静的小村,有一个同样好学的纯朴少年,每一天也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三更灯火五更鸡,不懈苦读,一步一步走出了小村,如今,在远离故土的城市里有了一点事业。每当忆及少小之时的那一切,唏嘘之余,眼前经常浮现的是踏雪寻梅的清寒妙境,那一种历尽苦寒之后的缕缕暗香盈满身心,久久不释。
基于这一层境界,起初油然而生的那一份同情已觉得微不足提,我已不再为那个暂时困难的家庭而感慨,满心只为这个刻苦上进的女生而自豪。我甚至预见到,若干年后,那个曾经一时陷入困境的家庭会因这个女生而备受众人瞩目,而她的父母也会因这个女生彻底改变现状,他们一定能过上非常幸福的晚年。
听这个故事时,儿子在场,这个同样刚读初一的男生,没有表态,我不知道他心里有何感触。需要说明的是,他每天是六点才起床,而且得有人叫醒他,这时,他的早餐妈妈已经做好了。虽然他的成绩在他那个知名学校也算是出类拔萃,但比起每天早起的那个女生,我觉得他还是差些什么。
二十年后的我,早已不再早起,但我永远对早起读书的人怀有一份敬意。透过这个纤纤女生的书窗灯影,我仿佛看到同样苦读的乡村岁月里,那满天星辰与一地寒霜,鸡鸣犬吠中匆匆走过一个清瘦的少年。
写于2003年,发表于《都市晨报》、《燕赵都市报》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