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散淡的念想
明日大雪。所谓明日,也就是一个时辰之后吧。 此刻,我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敲打着一些文字,散淡地追想着最近几个岁末的事情。时光流逝,了无痕迹,我不大记得这些年我都做了些什么。 就在刚才,我把僻居乡间的赵立民兄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拽出来,电话里跟他聊了四十分钟。他说他最近嗓子不大好,吃了药总不见效。… 全文
明日大雪。所谓明日,也就是一个时辰之后吧。 此刻,我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敲打着一些文字,散淡地追想着最近几个岁末的事情。时光流逝,了无痕迹,我不大记得这些年我都做了些什么。 就在刚才,我把僻居乡间的赵立民兄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拽出来,电话里跟他聊了四十分钟。他说他最近嗓子不大好,吃了药总不见效。… 全文
今日小雪。晨起,步行上班。空气清冽,哈气成雾。大步前行,峰回路转,见山边草地上薄霜轻笼,便想起一句话来,“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这是《板桥家书》里的句子,初读于二十年前。此刻,我坐在温暖的办公室,抬头望山,晴暖的天空下,不见飞鸿,不见雪影。 不经意间,我在等待着第一场大雪的到来。就在我的… 全文
忙碌终日,一无可记。 秋风落叶,田园将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再过两天,霜降就到了,早晨起来,山野的草木间,凉露湛湛,愈见苍黄,这让我惦念起老家菜田里那一片经霜后的白菜萝卜与那一碗母亲熬煮的红芋稀饭。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重阳当晚,许是菊开那夜。应邀参加一个诗会,与诗人… 全文
面向秋野,是一部书的名字。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这个沉实平静的清凉十月,重温美丽而朴实的《面向秋野》,我体味到一种秋天里阳光般的温暖。 关于写作,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样写道:“作家是出自于自由的动机写作的。他之所以要写,是因为他不能不写。”但是,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写作的时代里,写作的贬值是一… 全文
七、八两月,天大热,几乎每日加班。值得所忆之事,唯黄山一行。长夏漫漫,终日劳劳,夜凉初上,诚乐事也。 入秋后,早晚间天气转凉,散漫一夏的闲心,渐渐收起。加之老婆孩子均正式开学,自身亦是忙碌终日,所以,下班之后,便早早回家,温习买菜做饭的旧日功课,饭后的散步也顺而恢复。短裤背心凉鞋,钥匙手机,… 全文
昨天上午,去房地产大厦交契税。刚到楼下,见前面出租车上下来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胖了许多,一眼便认出那是六年不见的小老弟,随即叫道:“徐迟,是你吗?”转过脸来,果然是他。当下兄弟俩亲热得就差拥抱了,一来我不习惯跟人拥抱,关键是天太热不太适宜。 大约十年前的这时候,徐迟辞了职,去了日本,往雅处说… 全文
昨天,晚饭后,冒着零星的细雨,照例出去散步。中途雨大,行于密叶交织的女贞树下,偶有雨水滴落身上。空气湿润,天地身心一片清凉。不行于夜雨之间,不知夜雨间行走之清爽闲适。 归来,洗澡,吃两块西瓜,躺在藤椅上看书。窗外雨声渐大,夜愈静,心愈闲。 夜渐深,雨落不止,神思随雨声淡定幽远,了无睡意。打开… 全文
下午,去图书馆阅览室翻看报刊。借得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万象》两杂志。这两种,还有《小说月报》、《花城》、《钟山》等诸刊,都是昔年我建议订阅的,除《小说月报》颇有几人阅读外,余皆寥寥。倒是那些时尚画报、励志文摘、八卦流言类的杂志阅者甚众,鲜有不起毛边者,翻至稀烂的也每每可见。 军事、兵器… 全文
之一 某日。在一陌生的城市,夜风清凉中,踯躅街头。后于某干净酒馆,要一鱼一芋两个淡菜,点扎啤一杯。饮毕,出门,瞥见月牙一痕,满目尽是他乡人。 某日。晚饭后,散步归来,洗澡,喝酸奶一瓶。灯下读古文。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一时沉醉。此两文,曾经张口成诵,如今只能片断记得了。最近,常自… 全文
前几天,因公去了趟丰县。那是我的老家,18岁前,我一直生活在那个地方。后来,去外地读书。毕业后,又回到故乡,教书四年。然后就离开了那里,一别13年了。 梁寨,是苏皖交界处的一个旧镇,南与安徽一河相隔,婚姻互通,风俗无二,鸡犬之声相闻。那条沉睡数百年的大河,便是黄河故道。若干年前,故道两岸,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