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早已不是手工时代,真正属于伊人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少,即便家有贤妻良母,满街的大人孩子身上尽管花花绿绿整整齐齐,但里里外外也难找几处是出自伊人之手。
大约于十年前结婚的伊人,多少还受了点传统的熏染,当时偶尔有那么几位还买了台缝纫机放家里,一年到头也能听见几回“沓沓沓”的机器声。我家也有一台,作用同样不大,搬了三次家,我都没能当家将它扔掉或是送人。天气好时,老婆有雅兴了,就会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煞有其事地忙活一阵子。她会连剪带缝做个围裙、套袖,偶尔也能拆换个拉链什么的,做的最多的是鞋垫,结婚十年,我从未在鞋垫上花过钱。就这样,在她的女同事乃至我的男同事的老婆中,都算是巧手了,要不然,怎么老见我的男同事经常成打地住家买鞋垫?要不然,怎么老婆隔三差五地还接了女同事的活回家做?
在过去,绩麻纺线,织布缝衣,那绝对是伊人们的基本功。除此之外,还要我挑水来你浇园,去参与耕种收获;还要烧煮洗刷,伺侯一家老小。说起来真是不容易,也真难为她们了。所以,过去几十年间一直讲男女平等。这一讲不要紧,伊人们的地位迅速提高且一直居高不下了。一般的三口之家中,老婆绝对稳坐头把交椅,其次当然是孩子,倘若没有宠狗一条挡在前面的话,男主人只能永远叨陪末座、屈居第三了。怪不得男女平等现在不大有人提了,原来要解放的对象早已不同了。就凭这地位,长此下去,那些传统的技艺还能不从伊人手中一一失传吗?
我当然知道,这是经济发达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都二十一世纪了,我不想提倡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更不想回归遥远灰暗的女红时代。我只是觉得,交织于伊人手工之中的那一丝悠远的传统和那一缕款款的温情,于此丢失殆尽未免可惜。
现在,想穿一件老婆亲手织就的毛衣都有点难了。我那一件毛裤,老婆织了一冬天,现在冬天早过去了,它还插满竹针摆在那里碍手碍脚呢。同事老裴倒是穿了一件手工毛衣晃来晃去地摆显,一问才知道,那竟是分工于五位伊人,最后经老婆总装而成。令人笑煞,又无可奈何。
伊人制造,几成绝响。
早晚有一天,所有的家常手工都将会同陶艺、刺绣一样成为一种休闲和时尚,让伊人们花了大钱去学,但绝不是为了实用。
写于2001年2月25日。先后发表于《都市晨报》、《西宁晚报》、《服务导报》、《上海时装报》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