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中秋之次日,于徐州凤凰书城买下《庄子浅注》一书。我记不起来,当时书店徘徊,是否戴了口罩。
这是中华书局“国民阅读经典”丛书之一,作者是华南师大教授曹础基先生。2018年7月北京第一版,2021年5月北京第二次印刷,三十五万字,厚达六百余页。封面上说是“解《庄》的扛鼎之作,习《庄》的不二选择。”还说,“本书是新中国的第一本《庄子》新注本,注释准确浅显,点评精炼独到,直彻《庄子》本真。自首次出版以来,行销三十多年,广受读者好评。”
在写于1998年12月的前言里,曹础基先生说这本新注,“是为了给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读者提供一种较为通俗、浅白的解说……初版至今已经十六年了”。由此可知,此书初版当为1982年。令我惭愧的是,四十余年前写给高中生的这本书,大学毕业已三十五年的我,现在读来仍是颇费心神,两遍读过,依然一知半解。
2023年,有好几次拿起翻翻,浅尝辄止,没敢轻易展读。2024年初,再次试读,至二十三页而止。仅读下一篇《逍遥游》,《齐物论》读到第四段。我想,许是机缘未至吧,硬读无益,不妨放下。这一年,利用闲暇,《庄子》之外,读书亦有积尺之厚。
2025年1月,春节前后,读完夏衍先生的《懒寻旧梦录》,也是三十五万字的一本大书。这位名场历尽的老人,心史纵横,懒寻旧梦,刻意反思,消解壮怀,愈显劲节清操,老而弥坚。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夏衍先生,这是不同于中学语文教科书以及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之间的世纪老人、蔼然长者。掩卷静思,这些年乃至今春经遇的许多人事,悉皆奔来又一一闪去。检点年来山馆读书、荒村听雨的生涯,我觉得我可以读读《庄子》了。
2025年2月11日,正式开读《庄子浅注》。老雷行年五十有七而初闻道,因而给自己定下了啃读之法。每一篇先看导读,大致了解本篇要义。然后逐段细读,对照注释把每一词、一句意思基本弄懂,重要词句的注音、解释都随手标注在原文上,然后通读一遍本段,如有特别入心的词句就摘录在书页空白处,每翻可见,便于心领神会。这样一天天读下去,慢慢悠悠,煞废脑力。直至4月18日,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计三十三篇全部读完,推书徘徊,如释重负,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虽费数月之功,竟也前读后忘,百不余一,于是趁热打铁,从头诵读一遍,全书读完,又是十天,略有前后贯穿之小获,所得亦是一鳞半爪。期间,又在学习强国平台听完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庄子>导读》、南京师大徐克谦教授《先秦诸子精华》、华中师大韩维志教授《<庄子思想>》等,狭念稍廓,愚智略启。这是年来用心最多、费时最长的一部书,农历正月开读,春寒厉厉,转眼之间,草长莺飞,已暮春矣。
在我读《庄子》的同时,勤奋博学如赵伟、梁兴华诸兄者,亦在暗暗用功。赵兄素朴,一向颖悟,以积年钻研佛学、易学、拳艺之功,细参《紫微斗数》,颇有心得。梁兄苏大历史系出身,熟谙文史,兼治中医,行如儒者而能与时俱进,新近开视频而演说孝道,卓然不凡。愚昧鄙陋偏狭如我,多年行事固执,读书食而不化。以五十七年之人生阅历和目前之心气认知,虽两读《庄子》,亦不过是浮光掠影,仅得其所得。最大收益,即是知入知出,我读庄子,庄子读我,检视反思,调整矫正,会其意、合我心、得其所需而不及其它,如此而已。
读书多年,不觉养成信手乱划、随意涂抹的习惯,多记读书的时间,兼及当日天气、所见风物、所思所念,始初大多片言只语,愈往后而愈絮叨,所言亦或与书无所关涉。麟凤一毛,龟龙片甲,敝帚自珍,如不归拢一处,恐将散漫于卷帙间也。故将一春读书之散记整理、附录于下,亦将《庄子》诸篇中我一见倾心的语句摘录呈现,以待不时之需。